
发布日期:2024-12-22 02:56 点击次数:80
之前曾聊过38军起源于平江起义部队,实际上根据各团情况分析,38军真正来源于平江起义的部队其实只有一个团外加两个连。
也有不少分析称,38军真正的源头其实是在八路军344旅685团,这支部队是由红一军团二师改编过来的(红三军团合并到红一军团后,下辖部队改编红四师)。
当然,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如果细细计较,38军中还有不少原来是山东纵队改编过来的部队,成员多数都来自山东子弟。
不过,就在这篇文章发出去后不久,也有人指出,如果单纯从38军军部历史来源考究,则其前身为起义部队。
这支起义的部队就是原东北军57军111师。
一
38军的前身就是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原下辖的三个师分别是山东一师、山东二师以及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
展开剩余91%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前身就是1945年8月奉中央命令开赴东北的山东军区东北挺进军。
1945年9月,原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支队长出任东北挺进军纵队司令员,并奉命率领二支队开赴东北。
至1945年年底,东北挺进军的规模就扩大到了14000余人。
应该说当时东北挺进军司令部的主要构成,就是原来万毅的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后来东野一纵成立后,万毅任首任纵队司令员。
而八路军滨海支队确实是一支起义部队,其前身是来自于东北军57军111师一部分。
万毅是辽宁大连人,后来随父母移居金州县城,幼年时虽然家庭贫困,却也读过素私塾,颇有文化,后来当过店员,还曾在奉天省财政厅当雇员。
1925年春,万毅考入东北军陆军军士教导队第4期步兵科。
毫无疑问,这次参军是改变万毅一生命运的关键决定,当时万毅的队官就是张学良。
万毅也由此进入张学良的眼中。
从1926年开始,万毅便在张学良身边工作,先后出任副官处少尉副官、沈阳北大营军械官,张学良也有意培养万毅,于是在1929年,万毅又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
万毅在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的确很刻苦,成绩名列前茅,1930年毕业时是全校第一,张学良还特意奖励了他怀表一块、指挥刀一把以资奖励。
万毅后来在东北军中晋升不可谓不快,这一切都源于张学良赏识。
至1936年,万毅已经担任了东北军第109师第627团中校团长,是当时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
不过,当时的东北军正受蒋介石调令在西北一带参与对红军作战,但数次激战,都被红军击败,张学良怎么也想不通,凭什么装备精良的东北军,打仗还不如红军。
后来同红军建立联系以后,张学良才明白,红军是有着自己信仰的一支强大的力量。
更为关键的是,当时东北沦陷,东北军指战员无一刻不希望,有一天能打回老家。
万毅在这一时期,先是加入了抗日同志会,后来又担任了东北军与红军之间的联络参谋,在了解红军主张后,内心逐渐倾向于同情中共。并多次支持和掩护中共党员在该团秘密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西安事变期间,万毅曾率部赴渭南一带,抵御进攻西安的中央军。
二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因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扣押,整个东北军群龙无首,在蒋介石分化打击下,分为多个派别。
以万毅的思想主张,在当时东北军中,已经几乎被视为异类。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万毅曾发表言论:
“张学良把蒋介石扣留,又亲自送回去,他这个事情做得不对,未免太重义气了。”
也因此言论,万毅遭到时任57军军长地缪澄流扣押,至1937年2月又被逮捕入狱。
不过,因无实际罪证,被关了几个月后,万毅就被释放出狱,当时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万毅出狱后重新担任东北军第57军(军长缪澄流)第112师第672团上校团长。
1938年3月,万毅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出于安全考虑,万毅不需要参加组织活动。
事实上,整个抗战中,东北军所处的处境都很艰难,蒋介石当然不能容忍这样一支非嫡系的力量壮大,是以处处掣肘,即便是抗战中遭到了损失,也得不到补充。
东北军67军参加淞沪会战,直至全军覆没,军长吴克仁牺牲,然而战后67军番号不仅被撤销,吴克仁反被冠以叛徒身份,未得到应有待遇,一直到50年后的1987年,才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于学忠统帅东北军51军、57军在山东参加抗战,部队打光了也得不到补充,实力不断被削弱,至1943年,于学忠饱受排挤之下不得不辞职。
盖因于学忠在山东时期,就主张与八路军合作,犯了蒋介石的忌讳。
万毅所在的57军很早就有中共党支部活动,在于学忠、常恩多这样的爱国将领掩护下,在57军的中共党支部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特别是万毅所在的112师667团中,许多中下层军官纷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8月连云港保卫战中,万毅率667团参战,打出了赫赫名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也在连云港一带流传开来。
1940年初,万毅调57军111师333旅任代理旅长,当时111师师长常恩多是一位非常同情中共的东北军将领,在两人共同努力下,111师的全体官兵抗日兴致很高。
1940年9月,时任57军军长的缪澄流与日军达成秘密协定“互不侵犯,共同防共”,被常恩多察觉后,与万毅联合在军中发起了“九·二二”锄奸运动,驱逐了缪澄流之流。
尽管缪澄流之流与日勾结事实俱在,然而蒋介石本着削弱东北军的打算,对此根本不予解释,反而下令将57军番号撤销,所辖两师归战区直接指挥。
1941年2月17日,万毅被逮捕,被鲁苏战区送上军事法庭审判。
国民党当局冠以万毅两条大罪,其一勾结日伪,其二“双十二”事变从犯(即西安事变),其三是奸党嫌疑。然而三条罪状均是毫无证据,子虚乌有。万毅在法庭上一一驳斥,各方均哑口无言。
蒋介石下令将万毅判处死刑后,万毅决心不能坐以待毙,于是趁夜脱逃。
万毅被蒋介石捉拿入狱后,当时于学忠、常恩多、郭维城等原东北军将领都极力营救,到1942年7月中旬,常恩多病重之际,已经意识到了国民党当局绝不可靠,决心率部起义,并暗中密令亲信部下布置此事。
1942年8月,万毅逃狱事发,国民党当局加紧逼迫常恩多、郭维城。
常恩多听闻老部下逃出牢笼,心里放松了大半,更加极力推动部队起义事宜,万毅当时也遵照党组织命令,星夜疾驰赶回111师,任111师副师长。
1942年8月8日拂晓,常恩多率领111师全体官兵赶赴八路军根据地,就此脱离国民党当局统治。
常恩多也为此耗尽心力,于8月9日病故,时年47岁,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为常恩多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赞他是“抗日爱国的民族英雄”。
常恩多病逝后,111师群龙无首,毛主席后来得知情况后,曾下令给山东军区,要求罗荣桓一定要建设好这支部队。
1942年12月,在新111师干部会上,万毅当选师长,根据党的指示,逐步将这支部队改造为人民军队。
1944年10月20日,根据山东军区命令,新111师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万毅任滨海支队支队长的同时还兼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
直至抗战胜利,万毅率部开赴东北,彻底实现了东北军当年打回东北老家的夙愿。
三
1945年10月,万毅率领东北挺进军进军东北后,任东北挺进军司令员,并出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
万毅到东北后先后出任中共吉林省工作委员会委员、吉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务,至1945年年底,东北挺进军已经发展至1.4万人。
以万毅的东北挺进军为基础,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
根据当时东北的形势,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显然是被当做主力来用的,到1946年8月3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与山东军区一师、二师合编,成立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万毅出任一纵首任纵队司令员。
一纵就是后来的38军,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如果从38军军部成立来算,38军算起义部队的由来。
当然,这个说法未免有失偏颇,毕竟一纵的成立,来自老红军的也有、来自山东子弟兵的也有,原来东北军的部分只占整个军的三分之一。
最初挺进东北以后,东北民主联军以及东北局对万毅不可为不重视,因为万毅本身就是东北人,熟悉东北的情况。
可到了1947年,情况有了变化。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万毅出现了跟不上的情况,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思考再三,决定换掉万毅一纵司令员的职务,与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李天佑对调。
万毅最初想不通,根据他后来回忆:
“我当时的想法是,我是东北人,打回老家来了,应该在第一线作战,到第二线,生活上是安定了,但我感情上接受不了。到松江军区去,主要任务是训练军队,向一线输送兵员。作为医官共产党员,我应该服从组织决定。但这一次,我讲了价钱,说明党性还是不强。”
多年的征战,万毅都是处于一线,一下子被调离,心理上很难接受,甚至拒绝组织调动,情绪上有些过激。
可后来万毅还是想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干革命不能挑肥拣瘦,他托纵队政治部主任梁必业向上反映,调职他接受,但希望仍然能留在一线。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考虑再三,决定留万毅在一线,任一纵政委,并嘱咐他:
“你当政委可以不管政治工作,主要学习打仗。”
万毅改任一纵政委后,虚心向李天佑学习,后来指挥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升,1948年3月,东野(年初改称东北野战军)总部成立第五纵队,调万毅任五纵司令员。
严格意义上讲,调李天佑到一纵,其实也算是回老部队,因为李天佑是因百色起义参加的红七军,后来红七军调归红三军团,抗战时期又出任了红一军团红四师(原红三军团)改编的第115师343旅686团团长,而686团后来发展成则是38军有名的“平江起义团”112师334团。
万毅任五纵司令员后,随东野南征北战,直至全国解放。
1949年2月,万毅接到通知,赴西柏坡参加即将举行的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万毅在1945年6月七大上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到3月初,万毅抵达西柏坡,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也许是见万毅有些紧张,毛主席还笑着调侃了几句:
“万毅同志,我说百家姓里除了姓伍的,姓陆的,姓千的,姓万的以外,还有什么姓与数字有联系啊?你姓万,是不是对这方面有研究啊!”
一句话,让万毅紧绷的神经立马松懈下来,后来吃饭时,毛主席又对万毅说:
“万毅同志,你算是“张作霖的余孽”啊。”
万毅也笑着回答:
“主席,我不能算张作霖的余孽,张学思才算啊!”
张学思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的亲弟弟,时任辽宁省政府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没有了